近日,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得主、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、詩人路也的最新隨筆集《蔚然筆記——古代詩人與植物》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。
《詩經》里的愛情花草、屈原鐘愛的香草香木、陶淵明歸隱地的松菊梅柳、李白詩中多次提到的瑤草扶桑、杜甫草堂中的綠竹蒼松,還有蘇東坡的菜籃子、李清照的花、辛稼軒的樹……《蔚然筆記》是一部寫中國古典詩歌與植物的關系的書。作者路也以大量的閱讀為基礎,從《詩經》到《楚辭》,從陶淵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蘇軾、李清照到納蘭性德,對古代詩人與植物的關系作出饒有趣味的解讀,通過植物的視角去透視詩人的命運,探索植物和詩人之間的隱秘聯系。
比如第一章寫《詩經》中的愛情花草,路也提到,《詩經》里有至少一半篇目里是含有植物的,涉及種類有150多種,其中相當一部分與愛情或間接或直接地發生過關聯?!对娊?/span>?蒹葭》開篇便以“蒹葭”起興,除了蒹葭,桑樹枝、花椒、桃花、白茅花、芍藥、葫蘆、蒲草、木瓜這些植物也都可以用來表達愛情。古人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當中,植物與詩人互見,植物也因此被賦予了更多內涵,如陶淵明之于菊便是很好的例子。在第三章中,路也深入探討了陶淵明是如何與“菊花”深度捆綁在一起的。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 “酒能祛百慮,菊解制頹齡”,陶淵明菊花與酒的故事對后世影響很大。比如李商隱寫過“曾共山翁把酒時,霜天白菊繞階墀”;辛棄疾強調不能有酒而無菊,“明朝重九渾瀟灑,莫使尊前欠一枝”。菊花與酒的故事,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發揚光大起來。
路也不是植物學家,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書?因為她從小熱愛古詩詞、熱愛植物。“比如我看見一棵草、一棵樹,會問這棵草或者這棵樹叫什么名字?有人告訴我就是一棵野草,或者就是一棵樹,我對這樣的答案很不滿意。”路也說,“事物的存在不是匿名的。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,宇宙中的星體,當它被發現的時候,首先會被命名,命名是非常重要的。一棵小草長在你的腳邊,你也要知道它是有名字的,比如它叫通筋草,它叫蟋蟀草,你不能把它們通通命名為野草,這是對植物的不尊重。”
《蔚然筆記》中的“蔚然”一詞取自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中“蔚然而深秀者”之語,指植物茂密蔥郁,而“筆記”二字則有邊讀邊產生想法并隨手記的意味。談到本書的創作,路也表示:“我打著寫植物的旗號,打著賞析古詩詞的幌子,但是我寫的每一篇其實最想突出的仍然是人,詩歌中的人,寫作這首詩的人,我喜歡的那個詩人——無論是著名詩人還是無名氏——我最感興趣的是那個創作主體。”
為了寫作這本書,路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。海量的閱讀、深入的剖析、詩樣的語言,使得《蔚然筆記》一書既有學術性,又有知識性、趣味性,展示了路也作為詩人、散文家、學者的多姿風采,對于當代讀者閱讀經典詩歌,對當代作家及詩人的創作,均有著啟發和指導意義。